当前位置:首页 > 彭水新闻 > 本地资讯 > 正文

重庆彭水:扶贫车间办到家门口 村民收获满满幸福感

发布日期:2020-11-10 18:06 来源: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摘要:11月3日,润溪乡肖家村3组村民高文英吃过早餐,安排好家里的老人后,驾着车子,来到彭水润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11月3日,润溪乡肖家村3组村民高文英吃过早餐,安排好家里的老人后,驾着车子,来到彭水润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彭水润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润溪乡干溪村组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从事轻纺加工,车间设置在干溪村便民服务中心。

早上9点,随着上班时间临近,附近在扶贫车间务工的村民陆续来到车间。高文英给他们分发布料,并现场示范如何加工。

高文英(右)为村民讲解缝纫技巧。(赵勇 摄影)

以前,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高文英选择外出浙江等地务工,主要从事缝纫工作。在外地一干就是10多年。

“小孩大了,大人老了,不能长期在外,虽然挣了一点钱,但是照顾不了家庭。”高文英说,2019年,她选择回到了彭水县城务工,离家近,在挣钱的同时也能照顾家庭。

今年初,润溪乡干溪村在产业发展中,重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打造的扶贫车间,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村里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技术饭”。

高文英在了解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与相关人员联系,由于自己有10多年的从业经验,被企业聘请为车间负责人,主要负责车间日常管理和为村民传授缝纫技术,为产品质量把关。

从远行千里之外挣钱养家,到学成技术后家门口就业,高文英感慨不已。“这要是以前,想都不敢想。”高文英说,这几年家乡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在产业发展等方面,更是能够让人留得住,并且通过自身努力还能致富。

“我每月工资四五千元,早晚还能照顾老人,离在县城读书的孩子也近。能在家门口上班,还是挺高兴的。”高文英说,今年车间的服装订单很多,生产效益不错,大半年的时间她就有了几万元的收入。

现在,高文英不仅是车间里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负责新员工技术培训的技术管理员。凭着过硬的技术,她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这个缝一定要对接好,花色不要弄混了。”“慢慢做,要保证质量,多做一段时间,手就不生疏了。”面对着刚到车间上班1个多月的“新手”王琼,高文英详细地讲解,同时鼓励她要胆大心细,在做好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王琼是润溪乡干溪村4组村民,以前,她同样在外务工,自从家门口建起了扶贫车间,她就选择了回到家里,来到扶贫车间就业。

“我一定要学好,这么好的机会,要是抓不住,那就可惜了。”王琼说,刚进车间时,她对缝纫技术是一窍不通,通过短短十几天的努力学习,王琼从一名车间“小白”变成了车间“熟练工”,现在她一天能加工几十件成品服装。

“在学习阶段,保底工资1700元,在学好技术后,实行计件,平均每月能挣2000多元。”言谈之中,王琼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从今年4月份扶贫车间开工以来,车间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人均工资达到3000元左右。“现在车间越做越好,我们也跟着享福啰!”王琼说。

干溪村扶贫车间的打造,为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平台,真正实现照顾家庭和增收致富两不误。

为了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润溪乡政府采取“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推进“扶贫车间进村”,把就业扶贫车间建到老百姓家门口,把就业“饭碗”端到贫困群众手中,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增强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润溪乡干溪村党支部副书记田维容说,扶贫车间从今年5月份以来,共发出工资10多万元,通过“保底+计件”的方式,不仅让村民收入有保障,更能够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村民增收更有保障,生活幸福指数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