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通过绿色生态强根、民族文化铸魂、数字科技赋能,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建设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加快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鞍子苗寨一角。
注重产业培育
推动优势转换
去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绍玉,将一幅9米长的苗绣作品带到了北京两会上。
这幅作品绣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黄庭坚曾被贬寓居彭水4年,留下大批诗作和书法珍品。李绍玉和刺绣技术员张小容用平针、斜平针、滚针和接针等传统针法,耗时两年多、绣了上百万针才绣出《砥柱铭》,展示出苗绣深厚的文化底蕴。
“彭水作为世界苗乡,应该大力弘扬苗族文化,把传统与时尚有机结合起来,为文化复兴和产业振兴作出贡献。”李绍玉说,苗绣技艺源远流长,12种绣法丰富多变,色调古朴明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绍玉和丈夫一直在为此努力。在彭水有关部门支持下,夫妻俩牵头成立荣玉苗绣公司,对脱贫户、留守妇女、残疾人等进行培训,传授苗绣技艺,与培训学员签订长期产品回收协议。
如今,接受培训的彭水绣娘已超过万人,从她们手里诞生的精美绣品出现在蚩尤九黎城等大型景点的绣坊里,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彭水拥有的文化“传家宝”,并不止于苗绣。
据了解,全县现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8个,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鞍子镇被评为“重庆市苗族民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民歌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苗舞《踩花山》、苗歌《娇阿依》多次走上中央电视台和重庆卫视等,彰显了世界苗乡的文化影响力。
目前,全县经过深度挖掘梳理,明确了苗绣、苗食、苗医、苗药、苗歌、苗舞、苗寨、苗城、苗艺“九苗”宝贝。正依托蚩尤九黎城、罗家坨苗寨等文旅融合平台,把品牌效应做得更靓,把民族特色转化为经济优势。
据了解,彭水每年策划“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主题系列活动,将民族文化与发展旅游充分融合,已成为彭水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注重特色引领
形成聚集效应
彭水依托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突出“品牌引领、活动助推,全域建设、彭水特色”思路,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旅游+”发展战略,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加快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阿依河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融山、水、林、泉、峡于一体,集雄、奇、险、秀、幽于一身,河水清幽而景色绝美,泛舟河上恰似置身于美妙仙境。
在这里,阿依河天梯是全户外观光高度亚洲第一的电梯,是游客体验阿依河惊险奇绝的必到之景;在这里,可以游览峡谷听音、竹筏放歌、碧潭戏水、浪遏飞舟、情定苗寨、青龙天梯、青龙洞和青龙谷等项目。徒步穿行,可观奇花异草,古藤老树;荡舟江上,可享激流险滩,惊涛碧浪。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蚩尤九黎城,是重庆首个以苗文化为主的旅游景区,由40余处单体景观建筑构成,是集历史、文化与休闲为一体的景区,是渝东南地区旅游廊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建筑群。其主要景观有九道门、九黎宫、蚩尤大殿、盘瓠大殿、苗王府、百戏楼、妈妈阁、三苗长廊、演武场、九黎街、九黎神柱、九黎秘境、辛女洞等。其中九道门、九黎宫、九黎神柱创造了3项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蚩尤九黎城为节点,上可攀巍巍摩围,下可游悠悠乌江。
“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彭水期间,浸润在摩围山色中写下的诗句。
摩围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称为“悬在云端的氧吧”,平均海拔1500米,是重庆市新兴的养生度假旅游景区。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重庆市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实践基地的摩围山,每个季节有不一样的美,如画如卷、惬意安宁。摩围山森林覆盖率达91%,常年平均气温14.9℃,实为“中国森林氧吧”,是避暑纳凉胜地。
乌江画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千里乌江,百里画廊”。乌江彭水段纳郁江、诸佛江、阿依河诸水,岸成犀牛、马峰、庞公三峡,山造摩围雄姿、犀牛望月、黄岩绝壁、河门锁江景观,雄关漫道,美不胜收。“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游人泛舟乌江,置身百里画廊,感受高山突兀雄奇、峡谷险峻奇异、江水波光摇曳,壮美与柔情在此交融,激情与恬静在此碰撞,移步换景,让人流连忘返。
彭水文旅资源富集,资源单体800余个,囊括了旅游资源的六大类型。今年,彭水新近推出红色文化游、苗乡养心游、民俗风情游、人文历史游、山水风光游、乡村体验游、养心避暑游、夜景休闲游8条旅游线路。苗寨、乡村旅游点星罗棋布,“一节一赛”、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家喻户晓,“世界苗乡”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大,“养心彭水”的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大幅提升,连续4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苗乡养心古镇游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注重品牌打造
丰富发展内涵
作为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彭水境内山脉绵延,森林覆盖率62%,水系丰沛,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素有世界苗乡之称。
彭水好山好水好风光,孕育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是彭水的底色。这里有悬在云端的氧吧——摩围山,有千里乌江、百里画廊——乌江画廊,有千年不变的美丽——阿依河。
多年来,彭水立足自身生态优势,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通过坚持“节赛搭台、经济唱戏”,不断扩大“一节一赛”品牌效应,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走文旅融合型高质量发展路子,做精生态旅游业,高水平打造“世界苗乡·养心彭水”。
2021年5月19日,2021·第十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和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分别在彭水县蚩尤九黎城和乌江彭水县城水域精彩启幕。
这是彭水接续10年举办“一节一赛”文旅品牌活动。
“在‘一节一赛’的带动下,彭水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彭水县文化旅游委主任袁业国介绍,目前,彭水已成功创建阿依河国家AAAAA级景区,形成了1个国家AAAAA级、3个国家AAAA级、3个国家AAA级景区和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的文旅品牌格局,连续4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以旅游为体、以文化为魂。按照“三四六”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八做两加大一推动”工作要求,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资源特色,做实文旅精品、农特产品、健康食品,“三品”合璧强产业,做优“九苗”归一兴苗乡,全力打造文旅第一支柱产业。
县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彭水将持续做靓生态旅游,始终把生态旅游作为第一支柱产业,以“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按照“品牌引领、活动助推、全域建设”要求,统筹推进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康养乡村旅游,并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全国知名文化旅游节会品牌,提升“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国际影响力,形成步步皆景、处处宜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来源:苗乡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