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彭水立足县域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资源,创新“三推动”“四坚持”“五机制”工作举措,纵深推进“德润苗乡”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展“德润苗乡”志愿服务3万余场,直接受众27万余人。
图为县环保局志愿者给学生讲解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三推动”提升志愿服务动员力、凝聚力。推动三级党组织书记齐挂帅,整合激活志愿服务资源,在县级层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39个乡镇(街道)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296个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多元服务队伍齐参与,县级志愿服务总队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围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技与科普、助学支教、扶贫济困、法律服务、防疫救灾等内容,县级有关部门成立8个常备队伍和9个特色队伍。乡镇(街道)网格员、物业人员、退役军人、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群体积极参与,构建起党员干部、专业社会队伍、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多元互动、平战结合、共建共享的志愿服务队。推动平台资源齐发力,用好“一约四会”平台,推选党员、干部、乡贤进入红白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赌禁毒会,每月开展宣讲、调解、评议等志愿服务活动。
图为龙塘乡志愿者给群众讲解非法集资的危害
“四坚持”提升志愿服务引领力、服务力。坚持以学铸魂,坚定群众理想信念,构建起“三紧贴、三选育、四宣讲”工作方法,倾力打造 “苗寨龙门阵”理论微宣讲品牌,打通党的创新理论进苗乡“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声音传递到苗乡山寨,深受老百姓称赞。坚持以人为本,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受益群众10万人,让群众深切感到党员就在身边、干部就是亲人。坚持以文惠民,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县乡村三级联动开展送演出、送讲座等流动文化进基层1200余场,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惠民工程,开展惠民电影放映3864场次,培育“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坚持以文化人,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工作,印发宣传资料5万份。
图为汉葭街道鼓楼社区包粽子比赛现场
“五机制”提升志愿服务创新力、保障力。建立党建统领机制,县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志愿服务工作。建立志愿服务机制,实行县、乡、村三级纵向协作、部门与部门之间横向协作,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精准化、便利化、项目化、常态化。建立调度推进机制,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观摩调度和资金监管,实现全过程化督导。建立自查评估机制,分层级全面完成了对中心、所(站)的自查评估验收工作。建立考核督办机制,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内容。
图为善感乡开展视力保护科普讲座
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找准“为民”定位,力行“务实”有为,继续擦亮“德润苗乡”志愿服务品牌,用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更多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提升全民道德情操、文明素养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李绍标 谢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