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彭水文明实践所 > 汉葭街道 > 新闻 > 正文

【走乡村 看振兴】郁山:千年古镇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4-08-26 16:30

郁山镇作为盐丹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宜居宜业的乡村美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这座千年古镇既焕发出蓬勃生机,也展现出不竭的发展动力。这是郁山镇党委书记陈君心目中的郁山。

近年来,郁山镇以“做实一产”“做精二产”“做细三产”为发展思路,持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千年古镇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优化和改进加工设备生产高品质红薯产品

郁山镇是我县红薯产业发展的大镇,红薯种植面积达到了32000亩。如何把种出来的红薯生产加工为高品质产品?

c67cfd586acb4734b12f3b2417c0cad0_wh1080x720.jpg

工人正在晾晒苕粉

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彭水县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新购入年加工红薯2万吨机械设备一套,开设晶丝苕粉生产加工线5条,模拟人工智能晶丝苕粉生产线1条,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深入开发薯类产业。

郁山镇生产的晶丝苕粉系列产品,因其极佳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受到了消费者们的喜爱,是一道口味绝佳的膳食佳品,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英国、韩国、加拿大、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郁山镇的一些大型传统红薯加工企业,也开始将产品销售重心转移至线上市场,利用网络平台来扩大销售,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彭水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先萍说:“这两年我们也做起了抖音平台,在淘宝、京东上去销售产品,销售量是非常可以,每天在平台的橱窗上要卖几千块钱。”

陈君表示,郁山镇还将持续不断优化加工工艺,创新红薯系列产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完善红薯产业链。同时,建设薯渣循环利用基地,将薯渣做成猪饲料,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副产品的高值化利用。

“院地企”三方合作推动红薯产业二次升级

除了做实红薯产品销售端,郁山镇还积极引导企业研发红薯新品种,利用西南大学、三峡农科院、铜锣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院地企”三方合作模式,建成120亩新品种育苗对比试验基地,对“济薯25”“济薯33”等58个品种进行对比种植,培育52个红薯新品种,实现红薯生产端的迭代升级。

陈君介绍,新型种薯育苗扩繁基地建设项目是推进红薯产业二次升级,加强高产、优质、高效和专用型红薯开发,推广打造红薯产业最大的脱毒组培试验基地、渝东南第一家育苗扩繁试验基地。项目充分利用仁禹农业闲置资产,建设红薯育苗设施大棚基地总规模约10亩,包括温室大棚28个,总面积6040平方米,智慧连栋PC板温室768平方米,人工气候室及设备、扩繁室等。

项目建成后,全年红薯产量可增产20%25%,特别是“商薯19”“济薯25”可从亩产4000斤增产至亩产55006000斤。基地每年培育扩繁苗可移栽1000亩大田苗,增加1倍种苗产量。基地培育种苗成熟时间较常规种苗可提早1015天,从而抢占红薯种苗市场,提早向渝东南片区乃至全市范围内提供优质种苗。

据悉,扩繁苗采用以苗育苗方式,种苗更加健壮,成活率高,抗病性强。扩繁基地可随时观察种苗生长情况,能够及时对苗期发生的不良状况进行处理,有效避免病毒、病害的传播。扩繁苗培育后第二年的红薯就是薯种原种,该薯种品质可保持45年不变。推动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3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农户务工增收,惠及251928人。

陈君说,近年来,郁山镇结合实际落实了12358”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基地建设、新品种研发等工作,全镇红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做实一产”牵引产业结构优化,以“做精二产”带动农业产业价值提升,以“做细三产”释放农业产业发展潜力,持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推进红薯产业全链条开发融合发展。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绘就景美人和新画卷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a78cf3f8fc4a4b3a904a3d25ee03c083_wh1080x607.jpg

郁山镇铜锣村一角

今年,郁山镇相继在铜锣村、白马社区、天星社区等地,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污水管网整治、布设绿植花带等措施,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陈君说,今年铜锣村总共打造了89户美丽庭院,实施户厕改造35户,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一座,实施黑臭水体治理一处,这些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举措,让我们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郁山镇铜锣村5组村民王光亮感到非常幸福。他说:“现在村里打造好了,各方面环境、院坝、花台做得相当好,外面的人来耍起,都感到非常舒服,包括我们自己也感到非常舒服,比以前好得多。”

不仅如此,近年来郁山镇在基层治理上也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构建基层数字化治理体系,利用数字技术在森林防火、防溺水、车辆违停、矛盾调解等方面,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

郁山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蔡卓言说:“我们通过运用车辆违停AI算法,实现场镇AI智能实时预警,整个过程从发现到处置只需要十几分钟,提升了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另外,郁山镇通过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步工作法”,建立健全“一庭两所一中心”矛调机制,人民群众满意度普遍上升,基本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社、微事不出网格”的治理目标。(李绍标 谢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