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上茶山碧连天,青烟霞光笼山间。嘉木长出黄金芽,采茶歌声飘耳边。这是每年保家镇清平社区茶山采茶时节的壮美景观。
初秋的茶山。赵勇 摄
初秋的茶山,虽然没有采茶时节的人声鼎沸,但是一垄垄茶树延展在山头,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盘活一片闲地,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保家镇党委书记黄建明说,在8年的时间里,随着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的形成,保家全镇10000多亩闲置土地长满了“金叶子”,同时让白茶产业在全县10多个乡镇开枝散叶,一株株小茶树,已经成为了产值超2亿元的生态大产业。
盘活闲置老茶山撂荒地种出致富茶
保家清平社区白茶种植基地,是一个悬在郁江崖壁上的茶山。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里就种植过茶树,并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因此这里被称为“富家村”。茶山,也被称为“富家茶山”。
从1996年开始,茶山因为品种老化、缺乏管理技术和经营不善等原因,产量逐年降低。这座为大家带来经济收益的茶山逐渐变成了荒山,成为了撂荒地。
茶山变荒山,致富资源被闲置,当地村民为发展新产业做了许多探索,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毫无起色。直到2017年,这座老茶山迎来了发展转机,经市林业局牵线搭桥,保家镇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在老茶山再次种植茶叶。
“白茶对种植地要求非常苛刻,海拔要低、朝向要适合光照,这样长出来的白茶品质会更好一些。”重庆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志强说,企业通过聘请专业人士多方考察发现,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都十分适宜种植白茶。企业随即在清平社区流转土地500余亩,打造白茶种植核心基地。
后来,保家镇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秉承“培育一个龙头,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基本思路,引进浙江安吉、贵州沿河茶商,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成立了三家公司发展白茶,为这一片荒山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排排茶树长在山坡,一片片茶叶抽出新芽。老茶山又“复活”了。
黄建明说,通过核心示范片的带动,保家镇的大堂、清平、溪口、清水、三江等村社都栽植了白茶1号、黄金芽、金镶玉、郁金香等高端优质白茶,总面积达10048亩。
目前,从保家镇的大堂村到清平社区,从溪口村到清水村再到三江村,成片的茶叶郁郁葱葱,一片片荒山长满了茶树,变成了绿水青山。
做好“三引”“三帮”服务企业做强白茶品牌
彭水白茶,品质高、色香足、营养好。泡一杯白茶,茶叶如水中盛开的兰花,释出透亮的绿,飘出沁人的香,透过阳光看不到一丝杂质。
好品质,来源于精工细作。在茶叶的采摘和和炒茶两个环节,企业进行了严格把关。采用纯手工采摘,茶叶必须是一芽一叶,芽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炒茶时更为讲究,在揉捻这个重要环节,依靠纯手工,才能让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
“我们的白茶1号、黄金芽、金镶玉,在首届四川茶叶国际博览会(川渝)获评‘金奖茶叶’。”重庆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徐旺说,一片小茶叶,种出好颜值、好品质、好产值,这背后有村民的勤劳付出,企业的尽心管理,更有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
“在服务白茶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按照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市场化、组织化、品牌化、景观化‘七化’的思路,做好‘三引’‘三帮’,让白茶产业不仅能落地生根,还能开花结果。” 黄建明说。
“三引”是指引种、引资、引技术。引种,引进东部地区知名茶叶品牌白茶,为建设茶产业基地引进优良品种;引资,通过鲁渝协作招商等方式,引进企业投入资金帮助企业壮大白茶产业;引技术,大力引进最新的茶叶栽植及管理技术,抓好种苗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帮”指帮产、帮销售、帮推广。帮产,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帮销售,利用东西协作的销售渠道,打通线上线下市场;帮推广,在产品、包装、广告、销售上下功夫,举办“采茶节”等活动带动种植大户与集体经济共同树立白茶品牌,把茶叶打造成有机的高端茶叶品牌。
家门口务工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
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百姓就有了稳定收入。
如今,保家镇真正实现了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新面貌。
村民正在采摘茶叶。赵勇 摄
“我家离茶厂就一两分钟的路程,采茶一天能挣到两百多元,赚钱顾家两不误,安逸!” 唐安菊是清平社区居民,曾经依靠打零工、办庄稼过日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富家茶厂的“上班族”,除了采茶,她还炒茶,每年能挣到4万多元工资。
茶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采茶季,茶园最大用工量达到600余人。茶山的“复活”,让当地村民在家实现了就近就业,兼顾了家庭,挣得了工资。同时,村民不仅有务工收入,社区还通过新建加工厂、劳务输出、村集体投入资金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来增加村民收入。
不仅如此,清平社区还通过“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模式,在1305亩集体土地都种上了白茶。通过村集体经济分红,每年还有7万元收入。除此以外,社区还通过村集体资金投入、修建厂房出租的方式多方面获取收益,村集体经济从以前的“空壳村”变成了“产业村”。
一片茶叶,不仅绿化了荒山,还成为一座座推动村强民富的金山。谈起茶园的带动效益,黄建明说,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实现年收益108.9万元,惠及农户1798户。2023年实现首次分红35.6万元,惠及农户5127户。
对于未来的发展,黄建明表示,保家镇将依托区位优势、苗乡文化特色,将白茶的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实现茶旅文化一体化、茶旅品牌一体化、茶旅产品一体化,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赵 勇 杨丽媛 赵应波 陈宣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