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思路 闯出新路(一线行走)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是一道复杂的综合题,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重点发力
前段时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乔梓乡长寿村300亩核桃进入采摘季,核桃林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树下敲打,青果落地,手工去青,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助农直播间。”上午10点,乔梓乡长寿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祖泉用通俗有趣的语言推介着当地农产品。
一场近4小时的直播,2000余斤鲜核桃销售一空,种植大户唐付进笑得合不拢嘴。
几年前,唐付进与当地76户村民一起发展核桃产业,没成想核桃进入丰产期后,销售却成了难题。“每年鲜果销量不足三成,大部分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村民们干着急。”唐付进说。
2023年6月,重庆外商服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刘祖泉被派到长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了让农产品打开销路,他四处走访调研,“现在电商直播这么火,我们要不要也试一试?”在与村民代表座谈时,刘祖泉提出了直播的想法,“大家没经验,我来当主播!”
刚开始,有的村干部不理解,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发展电商,没有经验,能做起来吗?刘祖泉带着村干部和村里的年轻人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电商产业孵化园、直播基地参观学习,还报名参加县里举办的电商直播带货培训,向专业老师学习平台规则及短视频拍摄技巧、直播间搭建和店铺开设等。两个多月后,一条条生动的视频在直播平台上发布。
后来,刘祖泉自掏腰包买了简易的直播设备,并向帮扶单位申请资金支持,搭建电商中心直播间,还开发了电商中心网上商城小程序,拓宽销售渠道。直播有了初步成效后,村民们将矿泉水、土酒等特色产品都搬上电商平台。今年以来,刘祖泉已帮助村民销售2万余斤核桃,帮助本村矿泉水产品拓宽了销路,村民们腰包渐渐鼓起来,村集体年收入升至50万元,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如今村里不仅可以销售新鲜核桃和坚果,还建起核桃油加工厂、核桃树苗培育基地等。刘祖泉说:“偏远乡村要想发展产业,基层干部更需转变思路,敢想敢为。”如今,长寿村占地面积152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未来,长寿村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将搭上电商快车。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是一道复杂的综合题,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重点发力。在创新的过程中要用心用情打消群众顾虑,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各方积极性……解决好这些问题,打开思路,闯出新路,把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把干劲充分激发出来,把特色产业发展起来。
电商助农拓销路 富民强村促振兴
“欢迎大家来到助农直播间,今天我们的主打产品就是身后这300亩成熟的鲜核桃。”眼下正值核桃上市季节,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乔梓乡长寿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祖泉携手村电商服务中心人员走进核桃基地,开展电商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帮助村民销售核桃。“我们平均每天能销售鲜核桃2000余斤,帮助基地增收约2万元。”刘祖泉说。直播间里,刘祖泉不仅主推核桃系列产品,还向网友们力荐村里的不老泉水、巴山蜀水、蜂蜜以及晶丝苕粉、蒲公英茶等“土特产”。
去年以来,长寿村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打造了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将农产品与互联网相结合,让电商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线上线下助力农产品畅销。刘祖泉说,电商平台的搭建,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激发了村民内生发展动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稳步增长,也促进了长寿村矿泉水、酿酒、种植、养殖等多产业协同发展。去年9月底以来,通过销售农特产品,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50万元,新订单络绎不绝。
“一根网线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让广大农户不仅‘种得好’而且‘卖得好’。”刘祖泉说,长寿村依托新建成的电商交易中心,大力发展电商及配套产业,着力培养乡村电商人才,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线上平台销售、线下展销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上线更多彭水特色农产品,吸引消费者关注和采购彭水“土特产”,让长寿村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道”,助力村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人民日报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