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原镇乡村文化生活亮点纷呈,“村晚”“民歌会”“乡村少数民族运动会”等乡村文化体育活动火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化底蕴,民族农耕体验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活起来,邻里关系亲起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稻香童年”田园综合体,以区阳村的山、水、村落、农田为景观基底,以“耕读文化”为内核,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而今“稻香童年”又成为全县首批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此,区阳村特别组建了“一文一武”两支团队,对研学团队进行引导、授课和场务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各类研学团队48支,实现村集体收入65余万元。每年更是吸引上万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区阳村,乡村旅游已成该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太原镇以土家族、苗族人口为主,很多村民在歌舞和乐器吹打等方面“身怀绝技”,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高竿狮舞,将板凳舞融入狮舞中,惊险刺激;太原吹打玩牛,融合了器乐、舞蹈、三句半、脱口秀等艺术形式,观赏性强;太原山歌,有着独特的腔调和韵味,成为当地的民族文化符号。目前,太原玩牛、太原高竿狮舞和太原民歌均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太原镇组织人力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存量,开展民族文化资源普查;组织了一支由近70名农民组成的表演团队,常年在彭水及周边区县进行演出;将非遗项目带进蚩尤九黎城、阿依河等彭水主要旅游景点进行驻场演出。
今年9月,在区阳村,射弩、竹铃球、高竿狮舞等一项项充满地域特色和民族味道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好地传承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近年来,太原镇积极探索“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景区”等模式,推动民族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
现在的太原镇,“村晚”“民歌会”更是它的文化名片。主角是村民,从节目的创作彩排演出,到活动组织现场策划保障,悄然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村民们的节目从生活方式、节日习俗,到传统手工艺、民间文艺,再到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每一位村民都能够从“村晚”“民歌会”中获得体验感与满足感。(赵 勇 冉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