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天虽寒冷,但善感乡却有着一片生长旺盛的土地。
金色的包菜、紫色的芹菜、可以剥皮吃的萝卜……这些新品种蔬菜你都见过吗?而在善感,这群与众不同的蔬菜正在大棚内蓬勃生长,在寒冷的冬天却迸发出“夏天”似的热情。
村民正在对蔬菜进行管护。李光泽 摄
在善感乡,一场农业领域的革新正在悄然上演。2024年7月,善感乡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功牵手,共同打造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为这片土地的农业发展翻开崭新一页。
该基地坐落于善感乡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试验田”,承载着引进与培育蔬菜新品种的重任,通过科学的培育手段,让这些新品种在善感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宛如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目前,基地内35个大棚整齐排列,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首批15种果蔬新品种已在此扎根,开启它们的成长之旅。
重庆屿善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基地的运营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公司负责人李松介绍道,在市农科院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团队开展蔬菜新品种的疏苗种植工作。专家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前沿的技术,从播种的深度、间距,到幼苗期的养护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这种科学的种植方式,不仅推动了蔬菜新品种的研发升级,让善感乡的蔬菜在品质和产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还让善感乡蔬菜产业朝着高品质方向大步迈进。
这些“奇奇怪怪”的蔬菜不仅装点了市场,更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 “法宝”。村民田世芳满脸笑容地说:“在这里干活计时,10块钱一小时,我家就在附近,上下班方便得很。咱们上了年纪,在家门口就能挣点生活费,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真是太好了。”
像田世芳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基地的日常运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蔬菜的种植、养护,到采摘、分拣,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力。这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让他们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兼顾家庭。
市农业科学院更是基地发展的坚实后盾,定期为基地输送“养分”—— 提供新品种、精心实施品种改良、潜心开展技术研发、用心组织人才培训。专家们深入田间,手把手教农户蔬菜新品种育苗、种植技巧,一场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如同及时雨,滋润着农户们求知若渴的心田,让他们掌握最新的种植方法,种植技能得到全方位提升。
小小的蔬菜,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发展,更是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善感乡不少村民依靠“科技范”的特色蔬菜实现“家门口”就业,巧妙赚取“特色钱”。
“我想着开春先把家里的几亩地种好,空闲的时候来基地做工,这样既照顾好了家庭,又能给赚点钱,给家里的小辈减轻点负担。”田世芳笑呵呵地说出了新一年的打算。(李光泽 王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