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县政协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工作委员会工作室召集人带队深入长生镇三合社区山葵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此次活动作为县政协“八个一”履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文化斌能产业品牌打造,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户收入和区域经济竞争力。
在基地现场,委员们沿着整齐排列的田间作业通道,认真观察山葵生长情况,并与基层农户面对面交流。种植户冉光明说:“得益于县里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山葵品质与保鲜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市场反响热烈,销售收入稳步增长。”
围绕“文化优势推动产业品牌建设”,政协委员们展开现场交流。工作室召集人任永松望着成片的山葵田感慨:“作为政协委员,我一直思考,彭水高海拔、高寒地区如何突破地理限制实现稳定增收?特色农业产业培育是关键。而山葵种植,恰好契合彭水的自然禀赋。”他进一步阐释,彭水独特的气候条件堪称山葵生长的“天然温床”——全年平均日照数924小时左右,而山葵种植要求海拔1300米以上、全年光照不超过1200小时,这一“先天优势”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县海拔1300米以上的土地有5万亩,其中约2万亩适宜种植山葵。”任永松说,如果这2万亩都能大力发展山葵,彭水将有望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山葵种植基地,并为高海拔地区农户提供稳定增收的渠道。同时,山葵的深加工也将带动出口创汇,推动产业链延伸。
“此次调研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委员们说,下一步将以整合资源为抓手,搭建政府、企业、农户沟通桥梁。一方面,推动建立“山葵产业专家库”,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另一方面,策划山葵文化节、农事体验游等活动,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商贸深度融合。同时,聚焦质量监管与市场拓展,助力制定山葵种植标准,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让彭水山葵不仅“种得好”,更能“卖得俏”。
近年来,县政协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八个一”履职活动,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推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据介绍,全县正以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为动力,在品牌塑造、产业链整合与数字营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委员们表示,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政府、企业和农户资源,共同构建以质量为根基、以文化为纽带的新型产业体系。下一步,县政协将继续深入基层、精准施策,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品牌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升级,为彭水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钟 建 张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