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期间,鞍子镇罗家坨苗寨作为国家AAA级景区,凭借独特的苗族文化和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建筑,迎来大批游客,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
走进罗家坨苗寨,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游客随处可见。他们或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拍照留念,或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感受着传统村落的韵味。游客周颖说:“这里的建筑很有特色,这里面的村民也很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古苗寨的魅力,而且这里的美食也很多,有很多的风土人情,很推荐大家来游玩。”
近年来,鞍子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本土苗寨文化资源,以非遗传承为纽带,以硬件提升为基础,以品牌塑造为抓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功打造独具特色的苗寨文化旅游目的地。
鞍子镇将文旅融合纳入全镇发展总体布局,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专项领导小组,构建统筹推进机制,通过充实文化队伍、组建苗歌协会、创新资金保障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目前鞍子苗歌协会已发展会员300余人,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助力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传统村落保护上,鞍子镇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成功打造木瓯水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罗家坨市级传统村落,形成4个特色吊脚楼建筑群,其中罗家坨苗寨获评AAA级旅游景区。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成露营基地、完善旅游设施,新发展民宿农家乐10余家,全镇旅游接待床位达400余张,盘歌堂可同时接待200人就餐,全面夯实文旅发展基础。
同时,鞍子镇通过“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相结合,创新非遗保护路径。收集整理300余首鞍子民歌出版《鞍子民歌集》,常态化开展芦笙、苗鼓等非遗培训,推动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原创苗歌《薅草号子》斩获省市级多项大奖,参与央视《和美乡村新春会》等节目录制,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
接下来,鞍子镇将锚定“游苗寨、唱苗歌、品民俗”特色定位,加速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强化品牌建设与推广,推动文化旅游事业迈向新台阶。(李亚军)